臺灣博物館的歷史與建築

前世

臺灣博物館是西元1908成立,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了。

博物館原本位於博愛路上,現在則位於國防大樓園區內的彩票局大樓內。彩票局大樓建成不久後,彩票的發行就停止了,於是決定將彩票局大樓改建為博物館。

那原先的彩票局為什麼可以變成博物館呢?原先發行彩票的原因,是因為日本人發現台灣人錢都藏在床底下,不拿出來存。規劃發行彩票,在1906年開始販售,計畫彩票收入可以拿出來建設臺灣。但日本人也想買彩票啊,所以託台灣人買彩票,但日本人很有錢就包牌,後來被抗議不公,所以彩票發行五期就停止了。最後彩票局大樓就88,最後就變成了總督府博物館。

那時剛好1908年,鐵路從基隆通車到高雄,長官們想要有大大儀式,搭配彩票局大樓改做為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,就把我們第一任館長操到破病,最後重疾而亡,來不及看到博物館開幕。


今生

後來是在西元1915年才搬來現址,一開始這裡是紀念館,紀念一位總督叫兒玉源太郎,他是日本人來台的第四任總督。

西元1895年日本正式來接管台灣,後來的總督每一任都只做一年就走,無法持續對台灣有任何經濟收入與建設的幫忙。第三任總督回日本開會說,想賣掉台灣,本來要以一億日幣賣給法國(差點變法國人?)。

那時兒玉源太郎提議說,(都是你們太嫩,來,換我來!)是我們官員能耐不夠,他自願來台灣擔任第四任總督(同時也是陸軍大臣),所以大多時間不在台灣,政府大多交給他的政務官:後藤新平來執行。

首先他們來到台灣先觀察再來治理,前後做了8年的治理(1896-1906),透過這八年治理,台灣的內政相對平靜很多,並且也做了很多建設。

在兒玉的下一任的總督為了紀念他們,就打算興建現為臺灣博物館的紀念館。這個紀念館是透過民間募資,但有些不樂之捐,那時就把官員的薪水分六等級,硬扣薪水充當樂捐,但也有民間募款,最後湊齊25億日元。

西元1915年蓋好,不到兩年時間蓋好之後,原先在彩票局大樓的總督府博物館,因為收藏品越來越多,最後就搬遷至此,這棟蓋好送給總督府的紀念館,最後搖身一變,就變成現在的博物館。


建築師

說說臺灣博物館的建築師吧。野村一郎,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,曾去英國考察,在明治維新時期,受英國影響很深,其中有一位英國的康德建築師,長駐日本培訓日本人,野村一郎的老師就是被英國人康德教育影響。


臺博館建築

在台灣,大型建築物大多都是西方的樣式,像公館的水源博物館也是歐風古典式建築,這博物館前方的館前路,是第一代台北車站,也是野村一郎蓋的,臺博館本館的建築方式,採取折衷派,取一點西方及建築師的理念與改善而建。


中央殿、廊屋、翼殿,中央殿呈現希臘式風格,半圓形的圓頂由綠色銅皮構成,自然生成了銅綠色。本館採用半圓形頂,而監察院則是扁圓型。從樓板到圓頂的高度為30公尺,圓頂下方是四方形的基座,覆蓋著彩色玻璃。

在第三次修整中,將木頭結構改為輕鋼架,並將周邊封閉起來,以增加展覽空間,但這也導致彩色玻璃窗無法被看見。

等腰三角形的浮雕展現了建築物的重要性,透過華麗的雕刻呈現,浮雕形狀像盾牌,而後方的浮雕則是桂冠,分別紀念了倪玉(陸軍大臣)和後滕(醫學博士)。

地下室的窗戶突出於地面,是為了防止潮濕。

突出地面兩米後開始是13級階梯,上階梯時需要低頭,這代表了一種誠敬的心態。博物館前的階梯是由觀音山的石頭製成。


而燈座是使用水泥製成的,於1915年製作,只有上漆保養,保存得非常好。

接下來是六根大柱,每根高達九公尺,這些多力克斯柱子直接延伸至地面,呈現著樸實的風格。

山牆上的字(「國立臺灣博物館」這幾個字),稍微向右偏移,並非置中排列。最初的設計是由李登輝提出的,但後來在整修時被移除了。


門前兩隻牛的建造時間不同,而且所使用的材質也不相同。它們的眼睛也有所差異,一個是單眼,另一個是雙眼。其中一座是從圓山飯店神社搬遷而來,另一座則是由一位商人捐贈的。最初,這兩座牛都是朝向神社的方向。


爬上階梯,進入門廊,較窄的設計,是為了再次進入大廳時,感受到大廳開闊的氛圍。

當修復彩色玻璃時,將損壞的玻璃寄回英國,希望找到相同的玻璃進行更換,工匠才發現,這些玻璃是由他的祖父製作的。這些玻璃的顏色也記錄了兩個人家族家徽顏色。

藍色藤花代表後藤的家徽,綠色藤花則是倪玉的家徽。而凹陷的圓坑則分別放置了他們的銅像,現在這些銅像被陳列在三樓。

羅馬建築的原素包括32根的圓柱,柱頂裝飾有柱葉,建築內部裝飾比外部更加華麗。

當時的建築師採用了折中派風格。這些柱腳的底座是從日本進口而來的。

此外,建築中還有一些牛眼窗,其中一些雕塑融入了台灣水果元素在內,例如香蕉和葡萄。

階梯扶手是用花崗岩製成,但牆壁則是用水泥加石膏雕塑而成。因為1914年石材價格大幅上漲,導致總花費從預計的25億日元增加到了28億日元。


後記

後來,當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,這座建築轉變為圖書館使用。由於人來人往,加上使用拖車清潔地面,一樓地板逐漸磨損,因此需要進行更新。圖片展示的是一樓地板的原始部分。

二樓的地板保留原有建築,而顏色較新的地板則是後來更換的新件。

我向志工詢問,館藏是否仍然保留在臺博館內?因為一開始是總督府博物館,後來又變成了國民政府的圖書館,那館藏品都在哪呢?

她回答說,實際上,館藏已經不再全部存放在本館內,而是分散存放在多個地點。

延伸閱讀:

【特展】Kialreba重返霧臺:臺博與當代霧臺魯凱族的對話

【特展】漂鳥・集-臺灣候鳥展

【桃園走讀】中平故事館、壢小故事森林、壢景町

【桃園走讀】冬遊桃園孔廟及桃園神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