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特展】Kialreba重返霧臺:臺博與當代霧臺魯凱族的對話

特展資訊

展出日期:2023/06/20 09:30 ~ 2024/03/10 17:00

展出地點: 國立臺灣博物館

全票:每張 30元|半票:每張 15元(推薦愛逛博物館買會員卡,年票300元)

延伸閱讀:漂鳥・集-臺灣候鳥展觀賞心得臺灣博物館定時導覽主題查詢


前言

之前就有自己看過這個展,但沒有聽到導覽,一知半解,好不容易搭上平日228(因為這個展只有平日有解說)放假,終於可以理解好多以前看不懂魯凱族,亦或是原住民的一些文化與傳統,搭配228這個節日,更加認識這個台灣族群。

導覽老師邢老師,講得真的非常生動且有趣,彷彿看到了這些族人在你眼前穿著美麗盛裝栩栩如生一樣。

我這邊紀錄下老師說過導覽的內容,最讓我感到的是這個展,所選出來展出的物品,都是邀請屏東霧臺當地的耆老,一一在倉庫看完選定之後,拍下照片,將資料再送回霧臺給更多的長者耆老,田野調查物品的實際應用,或這是做什麼的,找出原始族語名,讓我覺得非常的有趣,這是一段由魯凱族人為主軸的策展,透過邢老師的導覽,特別動人。


導覽紀錄

台灣民族共有16族,其中包括魯凱族,魯凱族分成了三個地區,分別有台東、霧臺及高雄市茂林區。本次介紹的是西魯凱族,位於屏東縣霧臺鄉,是海拔最高的地區,海拔達到一千公尺,西魯凱族特別重視山上的百合花,是一種象徵。而百合花僅在西魯凱族地區生長。

魯凱族與排灣族因地理位置相近,最擅長雕刻,喜歡佩戴琉璃珠,而陶壺也是婚嫁時重要的嫁妝。


百合花的精神

魯凱族年輕人的打扮包括穿著著百摺裙,窄腰壯腿的身材,以及長版上衣。有時會在頭上戴著漂亮的羽毛,頭目會戴雄鷹羽毛,健壯的女生會戴上帝雉的羽毛。山豬牙也會用來裝飾,山羌的牙齒也會被用來裝飾。

傳說中,魯凱族是雲豹的子民。然而,在2014年已證實,雲豹已經滅絕,但在本館的三樓有展出漂亮的雲豹標本(?)

魯凱族有著明顯的階級社會,分為貴族平民。貴族的裝扮會包括戴雄鷹的羽毛和百合花,他們擅長打獵。打獵成績好的人,才可以戴上百合花,頭目則從貴族中選出。那要如何調解貴族與平民之間的事情呢?魯凱族會選出長老,負責溝通貴族與平民之間的事情。

雄鷹是留鳥,羽毛有黑白斑紋,所以頭目會戴雄鷹的羽毛。女生也有佩戴帝雉羽毛及百合花的習慣。女生雖然不參與打獵,但小時候,家中就會替她舉辦戴百合花的儀式,象徵著守貞和尊嚴。

呼應百合花有六個花瓣,本次展示也分成六個單元。


勇者的姿態

這個單元講的是打獵,強調勇者要有勇氣,把自己打造成適合打獵的體格。展示的皮衣是由鹿皮製成,並配有綁腿。

獵槍的發明,引進台灣後,取代了以往的矛與盾牌,成為打獵的主要工具。盾牌是綁在身上的。


通天達地的背負者


這個單元看的是主力柱(家屋的柱子),這些柱子最上頭都有天窗,可以將陽光引入石板屋內,代表著能實現人們的願望。主力柱上繪製了百步蛇和其他陶器元素,並且在柱子上留有一些洞洞,用於掛武器。

這些主力柱也有雕刻版本,有深淺不一的浮雕,其中還包括了雕刻的狗狗,這些狗用於協助狩獵。主力柱下方設有一個小平台,只能給長者坐著或祭拜祖靈之用。

排灣族中,這些柱子被稱為「祖靈柱」;本次參觀的是魯凱族,是叫「主力柱」。屋沿下方的板子都雕刻著人頭,這些人頭具有眼睛、鼻子和百步蛇等圖案,百步蛇是神靈的象徵,而人頭則代表著祖靈,雕刻都是對稱的。


糧食‧量時

魯凱族食物的器具大多由黃藤製作而成,沒有洞洞的器具用來裝小米、乾薯、芋頭等食物。有洞洞的籃子則用來曬乾、烤過的魚或肉,以保持通風並維持食物的乾燥。

原住民的冰箱則是採集後的植物種子,透過空氣流通保持乾燥,吊在天花板下通風或再煙燻。竹編食籃則是用於裝禮品。

霧臺山上有溪流,可以用來撈溪蝦,有些工具需要用到鐵器,這些則無法自產,因此需要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來交換所需。


禮尚往來

禮刀的刀鞘上需要有雕刻,圖案上常見有百步蛇,結婚時一定要有禮刀,平民需要有琉璃珠,而貴族則需要陶壺

在共飲小米酒時,以前可能有規定要使用身分相同的人才能使用雙連杯,但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限制,任何人都可以使用。


母親的手

魯凱族結婚時,沒有穿著新郎、新娘裝的傳統,而是穿著盛裝。1967年開始,70年代開始,魯凱族參與運動盛會,得到很多獎牌,就把獎牌別在背帶上,甚至參加奧運,為了這個目的製作了相應的服裝。

魯凱族所有衣物都是經過織布和手工刺繡製作的。織布通常在織布屋進行,晚上回家休息。苧麻成熟後會剝下絲,然後再織成布料。

這套盛裝是為出嫁而設計的,它們裝飾有塑膠小珠珠和鋁塊。小背袋是仿製男生背袋,原本是用於裝物品,現在則多用來裝手機。

這一套是給已婚婦女穿的。還有一套是給小孩穿的。

男士的這套則有十字繡裝飾,魯凱族決定衣服好不好看,取決於對稱性。

即使舊衣服有些許殘破,但好的部分仍會截下來,再縫製於新衣以保留下來,以延續傳統。

肩膀上的小袋子(背巾)是用於坐在地上進行生活,這是因為擅長跑步獵人們,因為穿著裙子容易飄起來。當拜訪心儀的女性時,裙子較短,所以小袋子(背巾)用於蓋在膝蓋上,避免曝光。

在魯凱族中,家屋和土地是由長男繼承的。而琉璃珠和雲肩則會傳給長女。琉璃珠有三種顏色:棕色、紅色和綠色。

雲肩上的貝殼和鐵器都是通過交易獲得的。

木實果實,紀念在盛年時期失去丈夫後,選擇獨力持家至離世的婦女。也有些魯凱部落,以此物紀念一女子至年老時,其畢生的行事為人,無人可詬病之「有德」的生命寫照。從年輕到老,都有資格戴上。


結論

魯凱族的耆老自己親自前往臺博館挑選展品進行陳列,然後一一回到家鄉詢問當地居民物品的意義,再由自己的族人來詮釋這次展覽的意義。他們先來觀看展品,但只能觀看不能觸摸。在選定清單後,團隊回到屏東霧臺,對70多歲以上的4至50名耆老進行田野調查,逐一進行訪問。在開會討論後,他們決定策展方案,在屏東展出後獲得了好評,隨後才移至台博館進行展出。一年展期結束後,再一一檢查展品並進行文物修護。

參觀如果能有導覽聽,一定要全力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