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講座】找樹的人:巨木地圖計畫

這活動是什麼,整體來說,就是了解找樹的人(找樹的人-Taiwan champion trees )在幹麻?怎麼找樹?找到樹如何爬樹?

早上的活動圍繞著實體活動主題,包括光學雷達和攀樹等。光學雷達技術可能是用於測量樹木的方法,而攀樹則是一種實地操作,讓人們親身體驗在樹冠中的感覺。

下午的活動則集中在聆聽尋找樹木的專業人士分享如何尋找倚天劍,並觀賞相關紀錄片,深入了解尋找樹木的過程。同時,也延伸了解了老樹在台灣所面臨的現況以及如何進行老樹的尋找。活動內容豐富,很多資訊讓人來不及記錄。

前言

活動舉辦在成大測量系館前,一開始,王老師簡介了光達機器的測量原理,並在測量過程中鼓勵大家提問。下午則進行了一場完整的簡報,詳細說明光達機器的運作原理。現場參與者提出了許多問題,而在下午的簡報中,王教授從基礎開始解釋如何進行樹木的光學雷達測量(切記千萬不要攀完樹就離開)。

場景轉換後,參與者進入教室,使用軟體 CloudCompare 來查看剛才光達掃瞄的數據。王教授示範如何操作先前掃瞄的檔案,讓參與者了解光學雷達完成後的數據呈現。

上午攀樹活動

再次場景轉換到我最期待的部分——攀樹!!

身為戶外愛好者,這是我第一次嘗試攀樹,而在小腳丫初階學了上攀後,我沒想到真正的應用是在這一次的活動中!

活動中,我們使用了布雷克結作為攀爬的繩結,但教練們已經事先為我們架好繩索,打好繩結,活動開始前也進行了行前安全說明。我們只需注意好自己的安全吊帶並打好確保的繩結(其實很簡單,不用擔心)。

實際攀樹時,發現無法像之前在課堂上學的那樣,依賴大腿力量坐在凳子上,我一直使用手臂的力量上攀,但到了最後卻發現手臂力量漸漸不足 XD。

攀樹需要克服的不僅僅是懸掛在空中的高度,還有內心的恐懼,一直在不停地自言自語,想要下去,頂點的雞怎麼這麼遠,好想把目標(雞)放低一點,我想要快點結束。幸好教練總是能夠安撫,也允許在中途休息。攀爬過程就像是在與自己的勇氣對話,一直告訴自己頂點就快到了,可以的!經過一段光陰,終於攀到頂點,按到雞,感覺非常痛快!

下降時同樣迅速,解開腳繩,教練會協助確保,但實際下降時需要自己控制,捏著上面的毛毛蟲(教練對布雷克結的稱呼)。下降只需要短短的五秒鐘,讓我不禁思考,剛才攀爬了這麼久是在幹嘛?下降的感覺更是愉悅。

下來後向教練詢問了如何架設繩索,原來是先使用引繩,將沙包綁在引繩上,扔下沙包,再拉動主繩,主繩上還套上護管,以防止人的活動對樹木造成損害。這些小細節真是讓我留下深刻印象。

豐富午餐

活動午餐真是超級符合山上的風味,包含竹筒小米飯、麻吉、山豬肉、香腸,還有愛玉(教練特別強調,愛玉也是用和攀樹相似的方式採摘的哦)。午餐真是令人讚不絕口,而小米酒更是美味可口。

下午室內講座

徐佳君博士的倚天劍出鞘說明非常有趣,尤其是在大自然中進行尋找和攀爬樹木的冒險。以下是對她所分享內容的總結:

  1. 行程:活動是溯大安溪而上,尋找倚天劍。起初,找上稜的難度超出預期,加上有隊友受傷,但最終成功找到這支劍。
  2. 倚天劍的高度:倚天劍的第一個枝條高達42公尺。由於探樹的過程發生在冬天,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,一開始遇到強風,後來在風暫停的情況下成功攀樹。
  3. 空氣槍固定點:在攀樹成功後,透過空氣槍在倚天劍下方架設固定點。這項技術用於確保樹木的穩定和攀爬者的安全。
  4. 探勘經驗:通過多次探勘,經驗逐漸豐富。在2021年之後,徐博士直接帶著攀樹裝備進行攀樹,裝備的重量約為20公斤,顯示攀樹所需的裝備相當重要。

這樣的活動不僅是對自然的探險,也是科學研究的一部分,尋找和保護台灣的巨木資源。感謝分享這個充滿冒險和學習的故事!

張智傑總監的分享似乎包含了一些老樹報報和抱抱老樹的內容,以及對台灣巨木地圖的介紹。以下是對他所分享內容的簡要總結:

  1. 老樹報報和抱抱老樹: 張智傑總監可能分享了一些與老樹報報相關的內容,這可能包括參與者報告尋找和保護老樹的經驗,以及與老樹互動的方式,例如抱抱老樹。
  2. 巨木地圖: 張智傑總監可能介紹了巨木地圖的應用。這可能是一個地理信息系統 (GIS) 工具,顯示台灣的巨木分佈情況。他可能解釋了圖例,其中圈圈代表一個獨立樹。
  3.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: 提到台灣百年歷史地圖,可能是指古老的地圖,顯示了台灣在過去的樣貌,並與現代的地理環境進行對比。
  4. 數位走讀相關網站: 張智傑總監可能提到一些與數位走讀有關的網站,這些網站可能包含有關台灣歷史、文化和自然資源的相關資訊。

總的來說,他的分享可能強調了如何透過各種方式尊重、保護和瞭解台灣的老樹資源。


感謝分享有關李香秀教授的資訊,以及他參與的神木之島紀錄片製作。以下是簡要摘要:

  1. 李香秀教授的背景: 李香秀教授影像紀錄學者。
  2. 拍攝神木之島: 他製作名為「神木之島」的紀錄片。這是一部以台灣的巨木為主題的影片,以呈現這些樹木的壯觀、生命故事和歷史背景。
  3. 其他作品: 提到他之前參與的其他紀錄片,如「消失的王國-拱樂社」、南方澳海洋紀錄和「黑熊森林」。這些作品是他對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探索。
  4. 影片製作挑戰: 強調製作紀錄片的不易,包括影片剪輯、歷史人文的納入,以及如何將樹木的生命故事以寫實和動畫的方式呈現。
  5. 風之巨木紀錄片: 強調「風之巨木」紀錄片的觀賞性,表示樹木在影片中呈現得十分美麗。

我們更深入瞭解了這位教授的工作和他對自然的熱愛!

感謝分享有關謝有忠博士的資訊。以下是簡要摘要:

  1. 謝有忠博士的專業領域: 謝有忠博士是一位專精於地質和土石流研究的學者。
  2. 台灣巨木棲地分佈: 他解說了台灣巨木的棲地分佈,指出這些巨木主要分佈在霧林帶的山區。霧林帶通常位於較高海拔的地區,具有濃密的雲霧,提供了適合巨木生長的獨特環境。
  3. 山頭或接近山頭的分佈: 謝有忠博士可能提到,台灣巨木傾向於生長在山頂或接近山頂的區域。這可能是由於這些區域相對較為孤立,擁有更為獨特的生態環境。
  4. 地理分佈特性: 他的講解可能包括台灣各地的地質特性,這些特性對於巨木的生長和分佈產生影響。此外,也可能提及土石流等地質災害對於巨木生態系統的影響。
  5. 圖示輔助: 在講解過程中,可能使用了相關的圖示來說明台灣巨木的分佈情況,這有助於更生動地呈現相關概念。

謝謝提供這些資訊,讓我們更了解巨木在台灣的自然生態和地理分佈。

感謝分享有關王驥魁教授的資訊。以下是對於他的簡要摘要:

  1. 專業領域: 王驥魁教授是光學雷達技術的專家,並涉及到測量樹木高度等相關領域。
  2. 光學雷達的運作原理: 他解釋了光學雷達的運作原理,並說明了如何使用這項技術來測量樹木的高度。這可能包括光學雷達射束的發射、反射、接收等過程。
  3. 測量台灣最高樹的方法: 王驥魁教授分享了使用光學雷達技術來找出台灣最高樹的方法。這牽涉到實地的探訪和量測,以及使用先進技術來確認樹木的高度。
  4. 群眾外包: 他提到了群眾外包的概念,這意味著大眾可以參與協助點樹高。這種方式有助於加速龐大數據的收集和處理,提高測量的效率。
  5. 巨木的生命週期: 王驥魁教授可能提到了巨木的生命週期,指出巨木的死亡率約為4%,而它們的生長週期可能需要長達500年。同時,他可能提及在一定週期內,巨木的死亡現象。

結論:攀樹完會流汗,我果然還是太菜雞,沒辦法使用腳的力氣讓自己上攀,今天有完整的知道台灣的巨木是怎麼找到的,並且再次感受探勘的魅力,當嘉君在下面說路線,我跟V帥在下面研究起魯地圖的稜線(腳丫都有這種地圖病?),今天有吃有玩有知識收入,超棒!!

延伸閱讀:林野力的交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