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20元|台灣博物館|南門館|南門館歷史與建築|認識臺灣樟腦重鎮|紅樓|小白宮

特地在假日,選擇了一天,終於有機會來到台灣博物館南門館,完整的聽完一場精彩的導覽與解說。

一如往常的,我又一個人包下導覽老師,超讚,只要你不尷尬,整場導覽老師就都是你的行走資料庫。

今天的導覽老師,博學多問,對於南門館的歷史如數家珍,解說近兩小時,我還是只有付 20 元的門票錢而已,愛聽導覽的孩紙賺很大。

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地址、門票費用、交通資訊

南門館歷史與建築

在上次聽完 【特展】「島.電生活特展」導覽後,終於找到時間,來聽完整的南門館故事了。找到上下午完整一天,好好了解臺灣博物館南門館的歷史,也了解現存兩棟僅存的建築「南門館」與「小白宮」,為什麼不剩他們兩棟保存下來,其他建築呢?

為什麼這裡會是南門工場

台北城牆本來有五個城門:東南西北、小南門(ps:小南門是板橋林家出資蓋的),後來被日本人拆光xd,拆除城牆,連城門也想拆,當地士紳希望保留城門,故現在只剩四座城門。

台北城這座歷經多任清朝官員主持才建好的城池,真正存在的時間不到30年。進入日治時代後,臺北城開始遭到拆除,至明治37年(1904年)年底時,所有城牆與西門均遭拆卸,僅剩下五大城門中的四座。這四座城門現以「臺北府城—東門、南門、小南門、北門」名稱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,亦設碑標明西門的原有位置。(from wiki

台北城門的南端,所以這裡就是南門館,以前是叫南門工場。

現在城牆已經看不到了,剩下復原版看個樣貌,分別在「北門」及「鐵道博物館」。

南門工場的起源發展

一開始日本人是把這裡打造成全台灣最大的樟腦製造場,又名「臺北樟腦局南門外試製所」。

當時確實也是發展到臺灣最大的樟腦製造中心,而且樟腦也隨著銷路越來越廣泛,彰顯出南門工場的重要性,後面會提到樟腦的用途。

僅存「八分之一」園區

南門工場,是生產樟腦的重鎮,歷經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來台接管後,最後又變成了專賣局、辦公室,見證了樟腦與鴉片的盛況空前,也歷經了人走茶涼的喧囂。

前面提到,這裡一開始是製造樟腦及鴉片的工場,後來經國民政府來台,這兩棟物品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後,不再需要的建築物,就被各個部分瓜分。

現在的園區只剩一開始園區的八分之一,樟腦及鴨片工廠結束,販賣設備,土地分別畫分給了:財政大樓,中央銀行,勞工局。

1998年列入古蹟,公賣局移到對面去。

為什麼剩小白宮跟紅樓,因為這兩棟結構單純,原先都是拿來被當作倉庫,後來被當辦公室的用途,被外貿會*做辦公室。

(外貿會: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,以前匯率是浮動,會視商品價值,審議不同匯率。)

其餘建物因為是工廠,複雜度高,無法利用,就被拆掉。

小白宮

園區最一開始的建物是:「小白宮」,1905年建,導覽老師說,建小白宮的材料,就是用唭哩岸石,為什麼特別強調呢?

因為日本人拆完城牆後的廢石,拿來蓋小白宮(真是物盡其用)。

小白宮外牆除了用唭哩岸石,中間也有混紅磚,交錯施做承重牆,因為裡面的建物沒有做柱子。

小白宮是用木板/木條做隔間。

屋頂是做四面,黑瓦壞掉,汰舊換舊,這個舊是從鐵道部的日式建築移來的。

不對稱設計,是因為原先大門在北門,後來改去南門。

導覽老師有提到,小白宮與紅樓之間距離太近,後來南門工場變公賣局接管時,因為卡車太大,還撞到石板牆壁,造成石板脫落。

小白宮曾經是鴉片的倉庫。原料從國外進口,擺在小白宮,再精製,無論是小白宮或紅樓,都有被偷過的記錄。


紅樓

紅樓,原先是樟腦的倉庫,窗戶小小,防小偷,沒有太多隔間,牆壁厚,本身就承重使用。

二樓用當時蓋房子的預算,六分之一預算蓋升降梯。紅樓的二樓是用水泥蓋的,對比小白宮二樓是用木板做的,紅樓比較堅固。

紅樓比較晚蓋,1915年蓋成,美感比較漂亮,有紅磚,也有泥作。

外貿會當辦公室,把所有外牆都封起來,另開小門,後來歸還後,透過洗牆,把牆拆掉,還回原來紅樓的風華。


四百石水池

水池是1929年蓋的,為了防火,引進生產的廢水,四百石水(1互400公升),約莫72公頓的水。

因為很深,後來設鐵架,怕人跌落,比較沒這麼深。


久須乃木神社

因為此神社,是從南投請分神過來進駐,但因為神社沒有地基,國民政府來台,去日本神被拆除後,一點痕跡就都沒有保留。

現場就只剩下一片草地,位置就在小白宮的北面,臨近四百石水池。


石板道

這個石板道,原先是在小白宮南面上,原先大門的車道,後來移置北面,臨近試驗所。


試驗所遺構

這是精製南門工場,精製樟腦的試驗所,現在只剩基座了。

只剩下一些想像圖,讓大家感覺一下原先長怎樣。


輕軌推車&軌便軌道

運送樟腦時的推車及軌道。

最後會再推進倉庫儲存。


磚牆

原先南門工場的大門就是現在財政部的大門,後來只剩八分之一時,再增加磚牆封住,區分出來。

樟樹

如何判斷是樟樹,有縱向裂痕樟樹,葉子是一葉三脈。

其實連這條路上的行道樹,都是樟樹!

現在的南門館

後來的南門館,轉變成了具有教育意義的場館,成為了解台灣樟腦與鴉片的歷史的最好去處。

延伸閱讀:

臺灣博物館|常設展|博物臺灣|自然·臺灣|浮生·臺灣|礦物、生物、人文、歷史通通有|

臺灣博物館的歷史與建築

【特展】「島.電生活特展」臺博南門館

【特展】漂鳥・集-臺灣候鳥展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