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台北大縱走活動辦法|8 條路線實走攻略|完成贈品公開|台北大縱走難易度分析

2025 年,新一年度的台北大縱走開跑,今年從 2 月 27 日開走。

本年度一樣使用「健行筆記APP」完成認證後,可以取得台北大縱走證書、毛巾1條、袖套1 對。

跟你分享在哪邊領獎品,也分享網址給你填寫資料,完走的贈品是長怎樣。

本篇文章分享 8 條台北大縱走路線難易度分析,打上星號,跟你說難度差別。

有著每條路線的實際公里數及所需花費時間。

另外,我花了 5 次,把 8 條路線一次完成,跟你分享我這 8 條路線實走攻略,每一條都是用心去走的。

有些路段可以的話,一天兩段適合對自己體力有把握的人,沒有把握的人,請一次一段就行,避免摸黑走。

2025 台北大縱走認證活動辦法

2025 台北大縱走活動辦法

▪️ 114年度活動辦法
▪️ 活動路線地圖下載:[連結]
▪️ 活動網址:[連結]

2025 台北大縱走活動期間

▪️ 任務一:114年2月27日(星期四)上午8時開始至114年12月31日止
▪️ 任務二:114年5月29日(星期四)上午8時開始至114年12月31日止
▪️ 任務二,就是走第二遍,如果不參與拿第二次的獎品,可以不用理會

2025 台北大縱走活動獎品

毛巾

袖套

官網尚無照片,待補。


台北大縱走是什麼?

2018 年,臺北市大地處規劃親近台北山林的活動,稱之為「台北大縱走/臺北大縱走」。

因為台北是一個盆地,更方便將臺北地區的山徑,連起一個 o 型圓圈,規劃總長 130 公里的路線。

分做八條路線,其中 7 條為山徑,自 2021年起,台北大縱走新增 1 條腳踏車路線,將河濱自行車道,也一起加入。

因為台北大縱走,取向以城市間,讓市民們更加容易親近的特色來規劃。

所以台北大縱走難易度,我自己覺得都不會太難,以我剛開始爬山,就曾經跟團走過陽明山縱走來說,當時還是阿菜的我都可以走得完。

以台北大縱走拆了八條路線來規劃,每條路線(除了自行車)大概都 10 初頭公里,一天挑選一條來走,並不會太難。

2024 台北大縱走 8 條路線實走攻略

🖲️「台北大縱走第一段」+「台北大縱走第八段」一天兩鐵尬起來

如果只爬一條路線就回家,對我及我的小夥伴來說,簡單到不行,他們腳非常癢,評估應該怎麼串連比較好。

評估選擇,先走「台北大縱走第一段」逆走,先坐公車到二子坪,一路向下走(起碼比較不會喘),接著從關渡直接尬 youbike 結束「台北大縱走第八段」,操爆腳很癢的夥伴及我的雙腿,因為前一天時間不足,連走兩段台北大縱走。

誠摯推薦給有一點登山能力,體能還不錯的各位參考,只走一段半天就要回家,不如一次兩段連走,走得很累,這樣就對了 XD。


🖲️「台北大縱走第二段」+「台北大縱走第三段」一次走完 23 公里

一次走完台北大縱走第二段+台北大縱走第三段,這兩段合起來走,被我戲稱為是閹割版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,只省略了面天山及向天山而已,其實兩者的距離並沒有落差太多,因為第二段得經過二子坪,故里程並沒有差異太多。

這兩段一起走,請務必審視自身體能及補給策略,行走速度及路況判斷,會影響這兩段的時間非常多,如果體能還沒練好,建議一次只走一段就好,勿逞強!

🖲️「台北大縱走第五段」+「台北大縱走第四段」20 公里輕鬆連走

「台北大縱走第五段」+「台北大縱走第四段」,這兩段分開來走,里程或難易度並不高。

所以我們選擇從「台北大縱走第五段」的起點站劍潭站開走,走到碧山巖後,直接回頭一點點,續走「台北大縱走第四段」,最後走到風櫃口才結束,最後再從風櫃口搭公車下山。

🖲️「台北大縱走第六段」心得分享|最簡單的一段|親子友善

台北大縱走第六段是我覺得全部八段裡面,最親民、最好走的路線,爬升少,路線單純也不太長,起登點不會像小油坑或二子坪,要坐車比較遠。

無論你要從「中華科大」或是「捷運麟光站」出發,都非常容易,從平地就開走,是個親子都可以走的路線。

🖲️「台北大縱走第七段」被我加碼變「城市兩鐵」

為了慶祝我們精神總領袖龍頭的生日,舉辦了小腳丫小會師的活動,剛好集合地點就在貓空木炭窯,想著,乾脆把台北大縱走第七段一起解決好了,爬山順道跟久違的夥伴見面,真的快樂啊。

由於之前第八段腳踏車路線沒騎完,直接投奔南機場夜市吃晚餐,所以最後兩顆寶石沒撿完,所以先騎個腳踏車,再接山路,完成城市兩鐵的概念,真的有夠瘋。


台北大縱走難易度分析

挑戰級可以像我一樣,一次挑戰兩條,兩條一起玩成,非常的治腳癢,或者可以野跑,一次跑三條,快樂值更高。

行程步行距離難易度(1-3) 走行時間
第一段12 公里☆☆☆4 小時
第二段9.1 公里☆☆☆4小時
第三段14.1 公里☆☆☆5 小時 40 分
第四段10.5 公里☆☆4.5 小時
第五段9.7 公里3.5 小時
第六段10 公里3 小時
第七段11.39 公里4 小時
第八段38 公里☆☆4-5 小時

2025台北大縱走:完走贈品、領取教學

往年參加台北大縱走,都是抱持著隨性的狀態,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收集控。

想走就走,並沒有特意一定要收集寶石,而且給自己一個約束,會有一些壓力。

今年因為一些原因,需要慢慢走復健,重新感受一下腳的行走能力,剛好也架設了自己的部落格,也想要留下自己的記錄。

就努力在活動開跑三個月內,完走了八條路線,其實也是因為沒有太多時間,體力也還可以支持,沒想到活動開跑後,很快就有人走完兩趟,一個月很快就送光了。

袖套有分尺寸(S、M)。

完走贈品領取教學

  • 兌換時間:114年6月2日至115年1月15日止,逾期後不予兌換。
  • 兌換地點: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(MAP
    • 兌換規則:可由本人或請他人代理:請攜帶證明照片或系統認證資料及每位參加者之身分證明文件(影本),於機關上班日 08:30-12:30 或13:30-17:30 至本處兌換。
    • 為提升兌換獎品效率,建議您完成所有欲參加任務後,一次性至本處辦理兌換,感謝您的配合。
    • 請提前先到此網址(本網址待更新)登記資料
  • 我是請朋友代領,線上填完資料,把身分證傳給朋友,他應該幫我列印後,就可以拿贈品。

台北大縱走注意事項

離線地圖

山上的 GOOGLEMAP ,沒有屁用!沒有屁用!沒有屁用(重要的事情說三遍),務必下載「健行筆記」、IOS 可以下載「HIKINGBOOK」、ANDROID 可以下載「綠野遊蹤」後,再把「離線地圖」也一併安裝,避免山上沒有收訊,地圖白茫茫。

飲水、補給

雖然台北大縱走定位是親民郊山路徑,但多數路徑都沒有補給點,夏日熱烈的太陽,多喝水沒事,沒事多喝水;食物也記得要選擇你吃得下的,冬天可以的話,帶個保溫瓶裝熱水;另外,陽明山國家公園,無法使用爐具,但可以找遊客中心裝熱水。

路徑溼滑

第二段及第三段,經常性路徑溼滑,逆走更要小心,穿著較防滑的雨鞋或野跑鞋,小心行走。在第二段需要拉繩,可以攜帶防滑手套,綿手套或是 3 M手套。

天氣預報

可以參考 WINDY 天氣,或是看台灣氣象局的登山天氣,預報超過 70% 的降雨量,請不要跟人身安全過不去。

體能評估

每次只選一段來走,可以非常舒服,慢慢走感受山林間的美好,如果選擇像我一樣,一次挑選兩段或三次的朋友,預定時間一定要抓好,免得在山上摸黑,或者特意想要摸黑的人,請記得攜帶頭燈,平安下山才是最正確的,體能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,謹慎評估。

登山裝備檢查表

郊山出門要帶些什麼,你有準備好了嗎?雨衣?帽子?登山杖,我寫了一篇爬山的登山裝備檢查表,適合新手看的,還沒看過的人,記得點來看,你出門東西真的都有帶到了嗎?

台北大縱走 app 教學、報名、官網

台北真的是一塊寶地

可以半小時以內,就抵達爬山的地方,四周圍都是山,簡直是寶庫,台灣這麼多山,在上山前先做好功課,登山的路途中用心的去感受山林的快樂,下山好好放鬆,祝大家天天快樂上山,平安下山。

btw,去年(2024)參加完活動,沒想到最後竟然讓我抽中年終大抽獎,系金a!!是 hanchor 的小側背包,有夠 lucky 的。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